前段时间,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的话题刷爆网络,无数父母来到相亲角,只为亲自操办儿女的终身大事。
催婚,渐渐变成了很多家庭特有的节目。
今年春节前,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作品发布新作品《春节自救指南》,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各位亲爱的家人,我有我自己的人生。”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报道:33岁的“剩男”小程,因为父亲生病住院,被母亲下跪逼婚。
父母给他物色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同村姑娘,他觉得两人肯定没有共同话题,拒绝了母亲。他妈妈却十分坚持,再三逼迫后,他只好同意跟姑娘见一面。
谁知母亲又进行逼迫,要求马上定下来,尽快结婚:“我们两家大人都已经看好了,我们都同意,就等你点个头。你先跟人家见面,万一你又不同意,一个村里住着,大家脸面多不好看。”
忽略情感、无视三观、不管个体意愿……在一些人眼里,可能颜面才是最重要的。
有位记者,33岁未婚,父母都很着急。因为在村里人看来,过了30岁还没结婚的青年,不是生理上有毛病,就是心理上有问题。无奈之下,他只能被逼去相亲。
但聊天时,记者觉得两人没有精神共鸣。他没有采访过女方喜欢的明星,也不喜欢看女方推荐的电影。所以哪怕父亲以出家相威胁,他也没法将就。
他母亲说:“你不结婚,让我们在亲戚朋友面前,面子都不知道往哪儿搁。”
他回答:“你以为别人真关心你儿子啊?那些亲戚除了炫耀他们儿孙满堂,就是给你们难堪,有几个真正关心你儿子结婚的。对于这样的人,有什么好难为情的?”
面子大过天,攀比无处不在。从小,比谁家小孩成绩好;长大了,比谁有本事,挣得钱多,谁找到了对象;结婚比排场,结婚之后还要再比谁先怀孕,谁生的是儿子。却少有人关心:你愿不愿意?幸不幸福?
如果不结婚是病,那么病因绝不是单身,而是不被认同的压力。
婚姻似乎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慢慢的,这个任务有了期限,逾期未完成,就要饱受非议。
在父母眼里,没有伴侣,活得再潇洒,也叫人“不放心”。有位单身女青年表示,只要有三姑六婆来家里,父母就会提醒他,谁谁生了娃,谁谁孩子都几岁了,直接跳过催婚变成催生。
她妈妈只要遇到与女儿同龄的男生,都会追着问对方怎样,是否单身。他妈妈说因为她会走,怕她孤单一个人。
可没有什么是通过婚姻才一定可以得到的,幸福也一样。低质量的婚姻,倒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而这个拒婚理由,很多家长不会在乎。匆忙结婚后的日子过得顺不顺心,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体中心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25岁到35岁的单身男女被逼婚率高达86%。甚至有3%的青年,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而从性别方面来说,比起男性,女性的婚姻问题好像更让人着急。有部短片,就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独白,直观呈现了大龄未婚女性正面临的催婚压力。
“不是小孩子了,不要任性。”
“你一天不嫁出去,父亲就不死。”
“你已经是剩女啦!”
“怎么那么挑,差不多就行了。”
“工资那么高有什么用,不结婚别人就觉得你有病”
夹杂在众说纷纭与各种异样眼光中的,是她们迷茫又抑郁的面孔。
电影《剩者为王》中演员金士杰饰演的父亲,有一段话看哭了很多人:
视频来源于电影《剩者为王》片段剪辑
“爱情跟婚姻不是百分之百对等的,这我相信,而对她来说,这是她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作为父亲,我就应该跟她一起去守护。只要她认定了,我就陪着她。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昂首挺胸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我非他不嫁,她比着胜利的手势让我跟她妈妈看。那个表情,多骄傲……”
还没有踏入婚姻的男男女女,即使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也希望可以有这么一个亲人,无论如何都和他们站在一起,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会在他们焦灼失望时,温柔提醒:“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他们都是正常人,可以选择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有了亲人的支撑,即使是单身,也不会孤身。
团团心语
无论别人催不催,我们希望你别被“催”毁,继续不卑不亢地看待爱与婚姻,降低别人催婚的敏感度,正视真正的情感需求,遵循内心的节奏,去对待这所谓的人生大事。
也不要太过恶意地去揣测那些催你结婚的亲戚长辈们,毕竟“爱你”是没有错的。
文章来源:中央
,多点分享!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