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满足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学会设立七大区域代表处,代表全国学会开展区域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咨询活动,并且承担相关的区域性工作,从2013年开始,逢单数年召开区域学术年会,双数年召开综合性学术年会。
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在长春召开
8月9-10日,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开幕式在长春举行,东北三省地理学界专家学者和部分高校地理学专业研究生3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东北地区代表处、吉林省地理学会、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以“地理学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正方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冯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土、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宇致辞。
刘兴土院士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东北地区耕地沙化和盐碱化、黑土地水土流失、冻土退化等问题,呼吁与会专家共同关注东北三省湿地、冻土和农业问题,在地理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协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会议期间,有关专家学者将分别围绕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东北典型生态系统演变与保护,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城市地理和地理教育,遥感与GIS方法应用五大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全面展示和介绍东北地区地理学科研究最新进展,并为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西北地区)学术年会
暨环境变化讨论会在新疆伊宁召开
8月14-1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代表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新疆地理学会、兰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西北地区)学术年会暨环境变化讨论会”在新疆伊宁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举行了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地区代表处主任、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教授,新疆科协副主席谢国政,,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各位与会者能在本次会议上,共商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应用,展望中国地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环境变化。
陈发虎教授以《新疆黄土记录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逐步湿润及其可能机制》为题,做了第一个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做了《主体功能区的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报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的理论框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延军平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丝绸之路关键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灾害统计与统计灾害学》的精彩报告;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人类学学院Agnieszka Joniak-Lüthi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人类学博物馆Madlen Kobi博士分别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新疆城市物质变化和生态挑战》的主题报告,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献策献力。大会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和共鸣。
60多名与会学者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区域发展、气候变化与环境演变、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资源通道、产业升级与西部经济转型、水文水资源过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绿洲建设、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等六个专题进行了分会场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各分会场评议人也做了精彩的点评。
,陈发虎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本次会议将会促进西北地区地理学研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交流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沿线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了地理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思想,并为本次会议上12个学生优秀报告颁奖。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暨黄河分会学术年会
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9月25-28日,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暨黄河分会学术年会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80个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开幕式由年会组委会主席、山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任建兰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致开幕词,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唐波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华北地区代表处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教授,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理事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前校长李小建教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纪洪波副主席等分别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俞立中、陈发虎、杨桂山、冷疏影、张国友等出席大会。
大会开幕式上,还颁发了第六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和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本届年会以“面向‘新五化’的地理学机遇与创新”为主题。围绕年会主题,傅伯杰院士、李秀彬研究员、闾国年教授、方创琳研究员、宫辉力教授、杜德斌教授、王乃昂教授、苗长虹教授、赵峰副巡视员、王成新教授分别就“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人地关系的生态库兹涅茨转折”、“重新发现GIS”、“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理与空间组织”、“北京水资源安全”、“:中国地缘大战略”、“自然地理学课程建设:兰州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县直管能增进经济绩效吗?河南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山东省推进强省建设的实践与展望”、“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发展与展望”等专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设立了7个学术交流分会场,分别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产业转型、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大数据与“3S”技术开发及应用、华北地区环境治理与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黄河流域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热点问题与编辑出版工作等7个专题,其中既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地理科学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本届年会交流学术论文110篇,其中70多人分别在7个专题分会场作了报告。60余篇学术论文参与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戴昭鑫等10位作者的论文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年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地理学会十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
在学术交流结束后,代表们走出会场,奔赴野外,实地勘查了泰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和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黄河入海口湿地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状况.
本次会议作为中国地理学会年度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代表处、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山东省地理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滨州学院建筑工程系承办,北京市地理学会、天津市地理学会、河北省地理学会、山西省地理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学会、山东省内全部地理本科院校等单位协办,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在贵阳召开
为深入贯彻在提出的“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地理科学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宗旨,共同推动西南地区地理学科发展,根据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的工作安排,“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于9月27日至29日在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环境与山区可持续发展”。
来自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北京、河南、湖南、吉林、青海、福建等省区的研究和教学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中学、教科所、教研院、出版社、编辑部、媒体机构等)的300余名地理科技工作者、研究生以及地理教育工作者齐聚贵州师范大学,共同探讨了西南地区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动态。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地区代表处主办,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地理学会和贵州师范大学承办。
9月28日上午,会议正式拉开序幕,贵州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友、贵州省科协学会部主任李昕出席并致辞。西南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熊康宁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院卢耀如和崔鹏分别作了“贵州如何应对世界重大挑战——谈今后贵州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与山地灾害”的大会主旨报告。熊康宁、、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院长何大明等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反映了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与会者就相关学术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整个会议学术探讨气氛热烈。
9月29日,会议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开设了五个专题论坛,分别是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喀斯特山区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地理教育、喀斯特三叠纪地层贵州鱼龙的价值等五个专题论坛。会议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的地理学研究生以及地理教师参加,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共有74位代表作了口头发言。
会议在闭幕式上举行了研究生和中学地理教师优秀参会论文颁奖仪式。
此次会议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论坛、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地理领域的学术发展。同时,也为从事地理研究、教学等领域的学者、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不同领域、部门、单位之间的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从地域上看,会议不仅吸引了来自西南五省区的代表,还有来自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的代表,参会代表所属行业广泛,为中国地理学会其他片区会议的举办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学术年会在信阳召开
10月23-25日,“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学术年会”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省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报》等地区和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了年会,会议主题为“地理科学与区域创新发展”。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河南省地理学会、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湖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地理学会、江西省地理学会等协办。
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处长冷疏影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一星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物候观测网”常务副主任戴君虎研究员,《地理学报》资深编辑姚鲁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负责人、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曾菊新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罗静教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地理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四光研究会副理事长龚胜生教授,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林爱文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汤国安教授,江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郑林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马建华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平顶山学院张九铭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彦光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冯健副教授,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郭进军教授,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牛海鹏教授,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院长李松志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陈成忠教授,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张吉献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由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余国忠教授主持,信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彦明教授致欢迎辞,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信阳师范学院的发展建设情况和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科特色。、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原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曾菊新教授先后发表致辞。张国友副理事长还就罗静教授新任华中地区代表处负责人作了换届说明。
大会报告先后由罗静教授、苗长虹教授、郑林教授、林爱文教授、赵永江研究员、李家清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主题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冷疏影研究员作了题为《面向陆地表层系统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题报告。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曾菊新教授、北京大学陈彦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戴君虎研究员、北京大学冯健副教授、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冯德显研究员、九江学院李松志教授、湖北大学赵锦慧副教授、信阳师范学院余国忠教授等分别就“新常态背景下的生态空间管治研究”、“科学方法与地理学发展前景”、“过去50年中国物候变化的时空格局”、“人口专题研究创新探索:武汉两轮人口专题研究实践及其启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其治理”、“新坐标专业标准与地理教师教育的行动响应”、“新常态、新思维、新格局”、“江西旅游强省主攻方向”、“武汉市冬季气溶胶中黑炭的时空分布规律”、“发展中的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专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设立了4个学术交流分会场,分别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教育研究论坛”等,4个分会场共安排分会场学术报告33场,其中既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地理科学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充分展示了华中地区地理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年会还进行了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10月25日上午,年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新任负责人、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罗静教授对本次年会做了总结,他对本次年会专家学者的参会热情、会议期间的浓厚学术氛围以及学术交流取得的重要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认为本次年会规模大、人数多、秩序好,是一次成功的地理学术盛会,对会议承办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细致周到的精心筹备和热情服务给予了赞扬和感谢。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宣读了优秀论文表彰决定。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余国忠教授深情致辞,,同时衷心致谢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地理学会、河南省地理学会、江西省地理学会、湖南省地理学会的指导和支持。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南地区)学术年会在南宁召开
11月29-3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华南片区)代表处和广西师范学院科协主办,广西地理学会等承办的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南片区)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地理学会、广西科协、中国地理学会华南片区代表处、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地理学会、广东省地理学会和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等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地理学相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200余人参会。
大会开幕式由广西地理学会理事长卢远教授主持。之后,大会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华南沿线区域节点功能发挥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特邀傅伯杰院士、蔡运龙教授、薛德升教授、陈良富研究员、刘敏教授、黄光庆研究员、、黎夏教授、许贵林教授级高工、卢远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地理学:从科学到决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理学”、“政治性世界城市体系研究”、“我国遥感定量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河口关键带:氮素转移关键过程与模式构建”、“地理思维与规划设计”、“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地理过程的响应与功能提升研究”、“大尺度城市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分析”、“广西参与环北部湾互联互动建设几点思考”、“北部湾沿海区域森林转型的若干问题探讨”的大会报告,并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代表的分会场报告50余场。
,、20位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会议的召开,分享了来自全国学者关于地理学在海上丝绸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作用的不同观点,为海上丝绸之路华南沿线区域节点功能发挥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
暨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
在上海举行
2015年10月9-11日,“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以“城市化中的亚洲:多样性对应全球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尼泊尔、老挝等8个亚洲国家,以及美国、瑞典、英国等欧美国家的318名地理工作者和学生代表齐聚上海,共同关注城市化中的亚洲。这是中国地理学会继2006年发起创办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10年后,为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地理学家搭建的另一个更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日本地理学会、韩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上海市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傅伯杰院士,日本地理学会会长YoshioArai教授,韩国地理学会会长Bo-KyungYang教授,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韩国统一部原部长、韩国前驻华大使、首尔大学荣誉教授Woo-ik Yu教授,IGU副主席、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Yukio Himiyama教授,IGU副主席、德里大学德里经济学院地理系主任RamBabu Singh教授,蒙古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巴图宝音教授,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地理学院Prem Sagar Chapagain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Kajsa Ellegård教授,日本地理学会前会长、日本大学Yagasaki Noritaka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桂山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处长冷疏影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前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刘卫东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青工委主任、中山大学刘云刚教授等嘉宾齐聚丽娃河畔,聚焦亚洲地区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
1. 大会开幕式
10月9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陈群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傅伯杰理事长、日本地理学会代表Kenta Yamamoto教授、韩国地理学会Bo-Kyung Yang会长、国际地理联合会Ram BabuSingh副主席、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巴图宝音所长、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Prem Sagar Chapagain教授先后致辞。陈群校长在欢迎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地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傅伯杰理事长从“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说起,介绍了创办亚洲地理学大会的背景,并提出“一D两E”是当前中国地理学界的核心发展理念:“一D”指“deepen”,应不断深化地理学基础研究,强化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自我认同;“两E”指“expand”和“extend”,一方面要扩大地理学研究视野,整合同源学科和领域进入我们的研究议程,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的学科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扩大国际合作,与感兴趣的个人和组织建立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共塑我们未来的亚洲、未来的地球。Ram Babu Singh教授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地理学发展史,分享了地理学家所致力的研究领域。阿塞拜疆地理学会理事长Ramiz M. Mammadov院士、地理学会理事长Abdul Ghaffar教授也、哈萨克斯坦地理学会主席Kanat Baigarin教授发来书面致辞,分别介绍了各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交流了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与未来愿意同亚洲其他国家一起推动亚洲地理学发展的愿景。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主持开幕式)
2. 大会报告
10日上午,大会进入KeynoteSpeech环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荣誉教授Woo Ik Yu,日本东京大学教授Yoshio Arai,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德里大学德里经济学院教授Ram Babu Singh,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宁越敏,分别做了题为“亚洲地理和地理学者的使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减少背景下的城市和国家土地:以日本实例”、“中国‘’战略诠释”、“全球亚洲巨城市:寻求通过减灾风险实现可持续、包容性与和平发展”、“中国大城市群的发展与作用”的主旨演讲。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和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Yukio Himiyama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
Woo Ik Yu教授报告中论述了“地理学是学问的宗家,是经世之学”的观点。他认为,西方地理学经一代一代的发展,现已是一种流行科学,而亚洲地理学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这是亚洲地理学努力的目标”。他还生动地介绍了“融合学问弘报”,“实用主义地理学”,“亚细亚的地理学”,“养人然后平天下”这4大适应社会需要的地理行动。
Yoshio Arai教授的报告指出:“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已成为中国、日本、韩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以日本为例,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距离城市中心超过30km的远郊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近郊和中心城市更严重。另外,在此背景下,郊区面积也在不断缩小。对此,日本提出了相应对策。”而在中国、韩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Yoshio Arai教授建议,每个国家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刘卫东研究员的报告系统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念,结合“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途经路线,分析了“”的对国家发展的重要等战略概况。
(Ram Babu Singh教授作报告)
Ram Babu Singh教授报告指出:“亚洲将继续占有全球一半的城市人口”,所以如何寻求通过减灾风险实现可持续,包容性与和平发展成为不仅市亚洲,乃至全球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固体垃圾处理”等都是亚洲各国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让、日本、中国、韩国这4国合作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包容性与和平发展的优级状态。”
宁越敏教授的报告指出“大规模,城市化率的区域不平等,大城市的出现”是中国城市化的3个重要特征。并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例,介绍了中国大城市群发展概况及其作用。
3. 分会场报告
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的学术研讨会共设13个分会场。日本YoshioArai教授、Takashi Oda教授、Yasuhisa Abe教授、Akihiko Takagi教授,韩国Sunyurp Park教授、Seong-Yun Hhong教授、Keebom Nahm教授、Youngeun Choi教授,北京大学的柴彦威教授、中山大学的刘云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卫华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和周立旻教授等23位专家主持分会场报告,围绕人口与城市化、超大城市转变进程、生态城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和经济、低碳城市和气候变化、城市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城市灾害模拟预防以及风险预估、城市应急系统和城市管治等18个主题展开了近100场专题报告,交流和分享亚洲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寻求新的学术合作机会。
4. 大会特色板块
首届亚洲地理学大会首创两个特色单元——“Women in Geography”和“Youth Gala”。Women in Geography的创设目的是探讨女性地理学者在研究的成功之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帮助女性学者成长。“Youth Gala”则希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提供一个文化与艺术交融的互动合作平台。
(1)Women in Geography
10月10日下午,“女性地理学者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举行。瑞典Linköping大学的Kajsa Ellegård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毅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10余位特邀嘉宾、30余名参会的学者、学生参与了讨论。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赵卿副教授主持。
Kajsa Ellegård教授首先介绍了瑞典第一位女性地理学家GerdEnequist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瑞典政府如何支持女性在地理学研究方面的发展。为了让与会者直观了解她的工作和生活轨迹,Kajsa Ellegård教授以时间地理学的视角分享了她与丈夫和4个孩子一起生活的一天。她说“家人是最重要的,都是将要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因此她从来不把工作带回家”。Kajsa Ellegård教授在讲座的最后,鼓励更多的女性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工作,认识到时间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最年轻的女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杨毅教授分享的主题是“性别歧视”。她指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眼中“完美的女人”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杨毅教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都能表现得很好。
论坛讨论环节,特邀嘉宾日本Kamiya Hiroo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响教授、周立旻教授等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2)Youth Gala
10月10日晚,一场专为参加本次国际会议的地理学者、学生打造的科技文化艺术联欢“Youth Gala”在众人的期待中如约而至。本次大会的特邀嘉宾,与会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等逾200人参加本次联欢活动。在各类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创意节目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理学者们借助艺术的共通语言,擦出思维的火花、感应多元文化的共鸣、探索科学精神的真谛。Youth Gala作为首届亚洲地理学大会的特设环节,旨在以青春、时尚、欢乐、共同参与的方式让亚洲地理人欢聚一堂,在学术交流之余,体验享受各国特色文化,进行零距离的互动。
为了达到真正的互动与共享效果,本次舞美设计中有意抛弃了传统的舞台设计理念,让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而与本次大会理念一脉相承的“多元化、国际化、民族化”则贯穿于节目策划、选编的始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昆曲、武术、民乐、民族舞与日本的剑道表演,韩国流行街舞,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轮番上演,交相辉映,更有地理学子的沙画表演、流行乐、原创钢琴曲弹唱、小合唱、中日韩歌曲串烧、互动舞蹈等多彩炫丽的节目内容。艺术无国界,学术无国界,友谊跨越国界。Youth Gala见证了丽娃河畔结下的友谊,亦将见证的地理人携手合作、勇攀新的科学高峰。
5. 大会闭幕式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在完成了预定日程后,于10月11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圆满闭幕。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响教授主持。,对莅临本次地理学大会的嘉宾表示诚挚谢意,对日本和韩国等地理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亚洲地理学大会是一个全新的、属于亚洲地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他希望这个平台能越做越好,为亚洲乃至全球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他表示,根据与会专家的建议,中国地理学会将积极推动亚洲地理学组织的建设工作。
闭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军教授主持本次大会颁奖典礼。此次大会共设3个奖项,分别是Best Paper奖、Best Presentation奖和Best Poster奖,共有20位与会者获奖。其中,Best Paper奖颁发给中国的Jie Shen,日本的Hiroaki Kammura和韩国的Jinwoo Park。
颁奖典礼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深情致辞,、学者,同时也衷心致谢中国地理学会、日本和韩国地理学会对本次大会的指导和支持。最后,诚挚的感谢大会工作团队的老师们、学生志愿者,祝愿与会嘉宾享受此次上海之行,期盼再次重逢!
最后,日本Toru Sasaki教授、Araki Hitoshi教授等对将于2016年在日本北海道举行的下一届中日韩会议的主题、筹备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并向本次参会的嘉宾发出邀请,期待大家2016年相聚北海道!
正如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在大会开幕致辞所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理科学在政府决策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地理学界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D两E”是中国地理工作者也是亚洲地理工作者共同的使命。亚洲地理学者应该利用好本次会议创建的“亚洲地理学大会(Asian Conference on Geography)”,通力合作,为共同塑造我们未来的亚洲、未来的地球而不断奋斗!
本次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15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及青年学生学术辩论赛、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和中日韩三国地理学会工作会议。